校友发言——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校友代表王霞在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上发言
王霞,现代农学院2021届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毕业生,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021届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毕业生王霞,现在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工作。非常荣幸能回学校参加学院的毕业典礼。今天是个特别的好日子,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也是这一届毕业生人生生涯中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首先,祝贺2025届毕业的学弟学妹们顺利完成学业,即将迈入人生的下一个征程!借此机会,也向大家汇报我这几年的一些心得。
我想说的第一点是,要在人生坐标中找到向上生长的根。我对农经这个专业感情很深。高考报志愿,我是调剂到农经专业的。大二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重新选专业,家里人让我转金融,说好就业,我没转。原因是我认为农经是农大经管里最原汁原味的专业。到了研究生家里人继续鼓动我报金融,我妥协了。研究生毕业后去银行工作,觉得浑身不自在。三个月后裸辞。家里人对我意见很大,说我无可救药。后来我几经辗转找到黄季焜教授,考上黄老师的博士,在农业经济研究里摸爬滚打做调研直至毕业。这段求学经历是我与农经结缘的根,也是我之后思考人生的一把量尺。所以,我后来选择了继续从事与“三农”有关的政策研究工作。
第二点,我觉得不断自我否定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陈云同志总结了“十五字诀”工作方法,那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很有指导意义。工作之后的政策研究与博士期间的学术研究还是有很大不同。工作中更注重的是一针见血的对问题的思考和把握,把问题说清楚弄明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你觉得你想清楚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拿去给领导看,结果可能都不能用。打回来重写,再被说一顿。每次感到挫败的时候,我都会回想起博士期间向导师汇报时一次次灰头土脸的过程,就是再调整再出发。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我也才工作四年时间,反复锤炼的路还要慢慢走。
我想说的第三点是,守护好对未知的好奇,这是我们向上生长的养分。读书、学习、研究,在本质上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有一本书叫《养老人生》,他晚年提出“五大回归”——回归日常生活、回归大自然、回归童年、回归家庭、回归内心。他把养老这个研究提到了一个理论高度。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养老哲学,对我们年轻人也很有启发。日常生活、大自然、家庭琐事中也蕴藏着未知,回归自然、家庭和生活,本身就是对未知的一种探寻和求索。面对AI冲击、社会剧变,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消极悲观,而是保持“观察与等待”,同时坚持做有意义的事,对自我价值要有清醒的认识。我想,真正能触动内心的才是好东西,也是值得我们投入时间精力的。
同学们,毕业是一个句点,也是新的起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建立家庭,你们就是自己人生的掌舵手。真诚地祝愿你们一帆风顺、前程似锦!毕业快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