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线发布《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带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巨大挑战。系统地构建县域数字乡村指标体系,及时地把握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与特征,对持续推进县域数字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在2020年发布《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18》后,持续推进县域数字乡村指数评价和数据开放,积极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研究报告
发布会上,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教授代表项目组介绍了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的主要成果。总体而言,我国县域数字乡村建设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尽管经历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县域数字乡村建设仍呈现稳步的增长态势。在县域数字乡村指标体系涵盖的数字基础设施、经济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四个领域,数字基础设施领跑县域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发展百强县分布呈现“一强多元”格局,百强县数量浙冀闽粤苏分列前五。
我国县域数字乡村建设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县域乡村经济数字化进程相对缓慢,已成为制约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主要短板。其次,县域数字乡村发展在区域间存在很大鸿沟,东部遥遥领先西部和东北,百强县分布也呈现明显的区域差距(东部80%、中部16%、西部4%和东北0%)。第三,县域数字乡村建设呈现出数字鸿沟和经济鸿沟交叠现象,虽然滞后县呈现追赶势头,但数字鸿沟和经济鸿沟紧密相关决定了消除数字鸿沟任务将十分艰巨。第四,县域数字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亟待完善。
黄季焜教授指出,统筹推进县域数字乡村快速、包容、永续和惠民发展是未来数字乡村的发展之路。为此,他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理清各阶段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发展路线图,有序推进不同类型地区的县域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二是加大对发展滞后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协同推进更加包容的数字乡村建设;三是完善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数字乡村的永续发展路径;四是落实为民而建、为民而兴,着力提高数字乡村发展的惠民程度。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刘春明教授、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女士先后致辞,分别介绍了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数字乡村等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阿里巴巴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在圆桌论坛上,八位来自学术界、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代表对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构建和连续发布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深化评估指标体系和拓展数据来源、不断扩大指数影响力、加强政产研合作等提出了建议和期望。
各位嘉宾还围绕“如何有序推进快速、包容和可持续的数字乡村建设”分享了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赵春江教授认为,未来数字乡村建设要围绕乡村新基建、产业、生活和治理服务数字化全面渗透做文章。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主任汤敏博士指出,应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途径加速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乡村发展。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王小兵主任、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王宾副司长分别就数字乡村建设主要政策与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数字化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及改革试验区探索等作了交流分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宋洁教授分别就数字技术的价值与平台经济发展、农业韧性发展等问题作了发言。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就电商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化、人才回流、物流体系与消费模式升级等作了分享。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刘岩斌副区长就该区落实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的实践作了交流。
“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发布会
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红梅副教授主持了此次发布会,并代表项目组介绍了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申请流程与使用规则。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50多家媒体参会,共有来自学术界、政府部门、企业及基层工作人员7200余人线上参会。
黄季焜教授发布“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