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第二届北京大学现代农学博士生论坛于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为主题,邀请了生物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主旨演讲,并由各课题组推荐博士生及博士后汇报年度代表性学术成果。同时,本次论坛增设了学术墙报展示环节,旨在促进学科内部以及跨学科交流。
论坛伊始,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刘春明教授为本届作开幕致辞。他指出,博士生论坛为同学们提供学术交流和展示平台,也是对同学们学术科研能力的提升和检验。他阐明了本次论坛的评价标准,并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守优良学风、注重科技创新,以论坛为核心,不重发表、重视创新;二是锻炼科研能力,在论坛中逐渐学会如何作报告,通过严谨的逻辑、清楚简明地把研究意义和研究成果呈现给同行以及专业背景不同的同学;三是促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通过问答环节的讨论,看到研究的瑕疵和局限、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
刘春明作开幕致辞
接下来,论坛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农学论坛颁奖仪式。共有7位博士生与博士后的研究荣获第一届现代农学论坛的最佳报告奖,分别是分子农学系汪加军博士后、博士生庄严和刘逸珩,以及农业与发展经济系博士生黄启旺、刘欣煜、丁雅文和朱安丰。现代农学院院长刘春明,副院长刘承芳为上述博士生、博士后颁发获奖证书。
第一届现代农学论坛最佳报告奖颁奖仪式
随后,论坛正式进入专家主旨演讲环节。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倪中福教授作了题为《小麦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与利用》的报告。他介绍了我国小麦生产情况,突出小麦粮食安全问题,并阐述了我国小麦育种与遗传改良取得的进展。他特别强调目前小麦生产的存在问题与面临形势,并提出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倪中福作报告
现代农学院解伟副教授作题为《农业生产布局优化与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报告。通过回顾过去40年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演变以及我国农业生产布局政策,他强调了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来保证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出为实现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实现多目标协同决策,才能解决好“跨部门、多资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管理问题”。接着,他展示了他的研究团队在农业生产布局优化问题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农业大数据,依据在“最适宜地区生产最适宜农产品”的原则,构建大型优化模型,开展研究分析农业生产力布局对考虑食物安全、多种资源环境以及农民收入约束下农业生产布局。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农业生产力布局优化能够同时实现保障粮食安全、节水减污、降本增收等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后,他也讨论了如何实现这一优化布局的路径问题。
解伟作报告
刘春明院长以《从科研到发表论文,我们如何可以做的更好?》为题作报告,为同学们介绍科研与论文写作相关问题。他强调,好的论文始于有意义的选题,逻辑严谨的实验设计,创新性的发现,有说服力的实验结果呈现,认真的论文写作。他详细阐述科学的基本内涵及需注意的问题,分享论文写作及技巧相关内容,并指出如何努力以面向未来。
刘春明作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副研究员、《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期刊责任编辑翁凌云作题为《JIA期刊精品化建设及SCI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的主旨报告。她向同学们分享了JIA期刊的精品化工作及农经栏目建设与发展历程,尤其是在疫情和农业发展领域的专刊,积极回应了国家重大、热点问题。然后,她从科研论文的书写原则和基本结构方面分享了SCI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并详细讲授了标题、摘要、引言等部分的写作方法。
翁凌云作报告
茶歇环节,与会师生们在会场外参观本次论坛学术墙报展览。参展课题组成员在墙报旁认真讲解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到场师生们展开深入交流。
下午,论坛进入到专业报告环节。来自分子农学系以及农业与发展经济系的10位博士生及博士后们向参会师生汇报了他们最新的科研成果。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的刘春明教授、王继纵研究员、田望研究员、李磊研究员受邀担任分子农学系专业报告评委。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的刘承芳教授、罗仁福教授、盛誉教授、解伟副教授受邀担任农业与发展经济系专业报告评委。
来自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分子农学系、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6位博士后及老师汇报了他们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高政介绍了拟南芥“越冬记忆”形成的分子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为植物响应环境信号而转变二价染色质位点的修饰状态,改变基因表达的调控模式提供了范例;韩雪生动地讲述了猕猴桃的前世与未来,包括猕猴桃的起源、传播与驯化、育种与市场化,主要良种等,同时阐述中华猕猴桃的育种现状与困境,最后介绍了现代农业研究院主导的多年生作物精准设计育种计划,助力猕猴桃品质改良;邓云分享了西瓜育种相关工作,包括西瓜功能基因挖掘,西瓜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体系构建,品种选育等;高照旭提出杂交种中长距离交互作用会增加;张翠梅分享了一种新的促进植物再生的工具,可以实现基因靶向激活的可诱导控制,加速草莓和羊草等植物的再生速度,并提高其遗传转化效率;郝宸分享了叶绿体中铜的调节机制,提出操纵植物叶片衰老助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畅享。
来自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农业与发展经济系的4位博士生及博士后展示了他们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罗仁福教授课题组博士生何阳报告了论文《家庭科学育儿服务对儿童能力培育的影响: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该研究基于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调研和亲子互动视频编码面板数据,分析了家庭科学育儿服务对儿童0-3岁认知和社会情感能力培育的影响。解伟研究员课题组博士生朱安丰报告了论文《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农产品贸易隐含资源环境转移》。这项研究采用全球价值链方法测算了中国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的资源环境转移,并核算了不同责任分担机制下各国应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黄季焜教授课题组博士生王雪融报告了论文《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ross-county Comparison in China》。这篇文章基于县域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传统金融机构发展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王金霞教授课题组博士后王夏林报告了论文《Optimizing synergies of Water-Food-Energy Nexus via economic instruments: a study of the Hai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China》。这项研究以我国海河流域为例,基于多目标经济-水文优化模型分析了最优水价政策对水-粮食-能源纽带的影响,并测算了地下水的真实经济价值。
经过分子农学系以及农业与发展经济系9位评委的充分讨论和全面考量,分子农学系博士后韩雪、农业与发展经济系博士生王雪融荣获本届论坛最佳报告奖。同时,分子农学系博士生张雨萱和农业与发展经济系博士生陈思玮荣获本届论坛最佳墙报奖。现代农学院院长刘春明、副院长刘承芳为上述博士生、博士后颁发获奖证书。
在本次论坛中,分子农学系、农业与发展经济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研究进展,并与相关领域的师生开展了充分交流,为进一步完善各自的研究做足了准备。北京大学现代农学论坛作为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的品牌活动,将致力于为涉农领域博士生提供良好的学术展示与交流平台。
编辑|温婕
供稿|李松泽 常乐 刘星铄 王锐涵
图片|程一凡 温婕 蔡舒怡
审核| 杨忱 张一凡 徐阳 苏晏宁 莫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