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未来农业大讲堂——杜鹰: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

     2023年3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未来农业大讲堂”第38讲暨CCAP国际知名学者讲座第153期成功举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杜鹰应邀作了题为《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的专题报告。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教授主持,现代农学院院长刘春明教授、副院长刘承芳教授以及校内各院系师生现场参与。Wiley科研服务作为北京大学“未来农业大讲堂”独家合作单位,为本次讲座提供线上直播支持。线上线下共有270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杜鹰围绕“确保国家食物安全与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以及“小农生产与农业现代化”这两个“三农”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展开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述。

 

杜鹰指出,为确保国家食物安全,有必要加快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伴随着我国食物消费结构的历史性转变,重要农产品的国内产需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蛋白类食物缺口的持续扩大导致了我国食物自给率的不断下降。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相对于全球主要农产品生产国,我国农业的竞争优势总体呈下降趋势。要确保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全面实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食物保障可靠”的国家食物安全战略。首先,要综合国内需求增长和供给潜力以及国际市场情况,划定我国食物自给的战略底线。其次,要明确战略思路,从国内国际双向发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农业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方面,要以打好种业翻身仗为龙头,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国内产能提升,夯实国家食物安全根基;国际循环方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在适度进口的同时,主动“走出去”打造海外食物供应链,掌控一定数量的权益产品。

 

杜鹰强调,如何在我国特殊的国情、农情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三农”领域最值得研究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面临着两大约束,一是农业供给侧的组织结构以小农户为主,二是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呈现“人多地少水更少”的特征。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阶段性变化:农业物质基础和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变革深入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与非农劳动生产力的比值明显缩小。这些变化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有五个要点与策略:第一,正确处理粮食安全与发挥比较优势的关系;第二,坚持走分区分类突破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第三,积极稳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第四,努力实现农业技术的突破;第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问答活动环节,针对线上线下参会师生的踊跃提问,杜鹰就耕地管理政策、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农业生产布局等热点问题作出详细解答,进一步加深了听众对于我国“三农”发展关键问题与核心战略的理解。

 

讲座最后,黄季焜教授对报告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总结,并勉励参会师生围绕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