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学院2024级新生赴山东潍坊开展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密切学院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交流联系,引领新入学研究生在增知识、强实践中拓宽学术视野、培养爱农情怀,增强青年学子投身建设农业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9月6日-9月8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西鹏带队2024级新生赴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新生班主任王继纵、第二班主任徐丹丹、院务办公室副主任杨忱辅导员陈昭玉、学生辅导员廖予熙等参加活动。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苏丁丁、高级特聘专家彭克勤等出席部分活动。


走进现代农业,探访科技前沿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以研究院为核心依托单位的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以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山东省重大需求为导向,聚焦现代农业重大科学前沿问题,致力于解决“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性、引领性、平台性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创新策源地。

9月7日上午,实践团到现代农业研究院参观交流。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高级特聘专家彭克勤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团队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平台等基本情况,并向实践团讲解了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体系、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洁田模式、西瓜抗病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南瓜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等研究成果。在谈及未来发展时,彭克勤表示,研究院将加大前沿技术探索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此外,实践团实地参观了研究院内的先进设备、种植基地等,同学们亲身体验了智能农业、生物育种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专家讲解与现场观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现代农业强大的科技力量,深刻认识到农业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也激发了他们投身农业科技创新的热情。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苏丁丁副院长对研究院发展规划、人才引进、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邓云、郭立、刘晓芹三位课题组组长分别介绍其研究方向和科研规划,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同学们积极发言,就各自关心的生物育种等学术话题提出疑问,专家们一一细致解答。通过交流,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更加明确了学习方向。座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大家对未来的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充满期待。


参访企业一线 促进产学融合

9月7日下午,实践团队赴潍坊市峡山区科技农业相关企业开展实地调查,深入了解产学研高效联动、科研成果转化的新进展。首先,实践团来到山东新和盛飨食集团峡山生产基地探访,了解“即烹、即热、即食”三种不同类型的预制菜生产流程,深入学习食品行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化方案。随后,实践团参观了潍坊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在有机生姜试验田中学习有机标准认证、生姜种植技术等一系列实用技术,并参观生姜研究院实验室及衍生产品开发部门,全方位了解新农业理念。在实地调研中,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国家粮食安全及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大食物观”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坚定理想信念 牢记初心使命

9月7日下午,实践团到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参观峡山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展,了解峡山区因山得名、依水而兴的历史起源与发展过程,并学习峡山各个历史时期为民奉献的典范人物事迹。峡山地区的先进人物和光辉历史让实践团的同学们备受鼓舞,同学们也更加坚定了“科技兴农”“农业报国”的高远志向。


实践创新基地参访后,实践团回到现代农业研究院,放飞研究院定制的风筝。风筝是潍坊市的特色风物,新生同学们在风筝放飞的协作过程中培养集体情谊,更以放飞风筝作为农业研究者厚植家国情怀、放飞学术理想的具象化体现。在未来,各位同学也将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科研成果转化在广袤的土地上。

9月8日上午,同学们来到阳光曼波雨林生态科普馆这座集生态科普、旅游观光、研学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同学们参观了馆内层次丰富的雨林植被,各类耐旱的沙漠植物,溪流潺潺的萤火虫馆,品尝了风味独特的台湾美食。该馆的创办人是在农业领域有深厚积淀的黄文祥先生。黄文祥先生在台湾深耕农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乡村建设经验,他“登陆”大陆二十余载,其项目在山东多地落地开花。2021年,他被潍坊市昌乐县高崖水库库区的生态优势与人文底蕴所吸引,带领团队将废弃的酱菜厂冷库改造翻新,成功打造出这座独具特色的科普馆。他的儿子黄宏信也积极投身到大陆乡村建设中,在第28届鲁台会上,黄宏信作为台青代表,荣获“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同学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在未来的学习与研究中,传承和发扬黄文祥先生等前辈们在生态农业领域的探索精神,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振奋人心的爬峡山活动。当踏上登山之路,那蜿蜒曲折、陡峭险峻的小径立刻带来了挑战与期待。攀登过程中,同学们相互鼓励、携手前行,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也不曾轻言放弃,最终登上山顶,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在山顶,视野豁然开朗,清风徐徐,峡山水库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周边的美景相映成趣。此次爬峡山活动,不仅是一次体力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攀登中同学们学会了坚持与合作,感受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深入农业一线 树立高远志向

此后,实践团参访岞山基地。讲解员为实践团介绍基地情况时表示,大豆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更是食品加工、畜牧业等多个产业的关键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在大豆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如产量提升遭遇瓶颈、对外依存度较高等问题。岞山基地见证了科研工作者们在大豆研究方面的努力与探索,这里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讲解员也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的期待,他希望同学们潜心科研,未来能研发出高产的大豆品种,为国家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岞山基地的参访,点燃了同学们内心的科研热情与使命感,大家表示将以此为新起点,在学习与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国家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验特色风物 感悟传统文化

9月8日下午,实践团来到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感受风筝文化的艺术魅力。馆中藏有的潍坊风筝造型优美、扎功精巧,极富民间乡土气息,在这里实践团了解了风筝的流派、分类、特点以及风筝的历史发展,感受到潍坊风筝工精艺巧、浑厚大方的独特民俗风格和醇厚质朴、清新活泼的生活气息。潍坊风筝既是地方性和传统性的结合,又是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独具的艺术魅力。


实践团参访的最后一站是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乐道院是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平民集中营,被称为“东方的奥斯维辛”,真实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暴行,是人类伤痛的记忆,也是二战期间国际侨民与中国人民团结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正义斗争以及国际主义精神的象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同学们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感悟使命,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本次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同学们对现代农业研究的发展与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强农兴农“的种子,决心将所知所学与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建设农业强国、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 丨付佳洁 吴一倜 周彦妍 冯洋

上一篇 :水击三千里 群燕启新篇丨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举行2024年开学典礼 下一篇 :七十余载英雄气派尚凛然 万里征程来路坎坷守初心 ——现代农学院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